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药汤药煎服法和膏方服用常识及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8-04-1355838次浏览

中药服药时间如何选择?服用中药时间点的选择对于中药疗效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服用中药时机大致可概括为六个时间点。第一饭前服,第二饭后服,第三餐间服,第四空腹服,第五睡前服,第六隔夜服。

饭前服,一般指饭前30-60分钟服药,多治疗虚证和胃肠道疾病,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粘膜接触,较快的通过胃进入肠道,从而较多的被吸收而发挥作用,并最大限度减少胃内食物稀释药液而影响药物疗效。饭后服,一般指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一般治疗心肺胸膈等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另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用也可以减少对胃肠粘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餐间服,是指在两餐之间服药,这可以有效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物多宜餐间服用。

空腹服:一般是指早晨空腹服用药物,多针对滋补作用的汤药,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此外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血药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再则,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应当选用空腹服药的方法,以增强药效。

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多使用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我开的中药,一般是扶正兼以祛邪,方药中多会加用一些抗肿瘤的清热解毒中药,因为这些中药在抗肿瘤的同时往往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影响,并且我的中药往往要求患者坚持服药时间较长,所以在开完中药后,都要嘱咐患者要饭后半小时服药。下面,我再给大家讲一讲中药煎煮方面的常识。一般一副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也可以一天服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服几次,有的也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像我的的汤药,一般选择早晚各服一次。

在中药服药温度方面,我们也要做一些简单介绍,首先来介绍一下温服,一般的药物都应当温服,像我开的汤药一般以平和补益为主,就属于此列,当温服,也就是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用。不增加脾胃负担,有利于药效吸收。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此外,风湿寒证,也多选用热服的方法,以热驱寒。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但个人建议,肿瘤患者脾胃虚弱,一般不赞成冷服。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药等。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使较快见效。有一些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患者,就最好采用此种服药方法,待呕吐减少后,再转而采用温服法。

在门诊上,好多患者都问中药应当怎样煎煮,因为中药煎煮的方法很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仅以我的汤药为主做以说明。我开的中药,一般要先用冷水浸泡2个小时,然后将药物和浸泡的水一同放入煎锅中,煎锅一般以砂锅为最佳,先用大火,也就是武火快速将药煮沸,后将火调小,用文火慢慢煎煮,大约45分钟。将药汁倒出,往药锅里加入温水,再同前法煎煮30分钟,将药汁倒出与第一次的药汁混匀,然后再一分为二,早晚温服各一次,每次温服大约150ml。有人会问到底要加多少水,因为锅的大小不同,所以我只能告诉大家加水的标准是煎煮45分钟后,倒出的药汁大约为150ml为度。

下面我再给大家讲讲中药忌口方面的事。中医忌口由来已久,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甚至每个医生都不尽相同,这与他们所面临的病种和所开具的方药有关。下面我们团队的汤药,针对肿瘤患者提出几点中药忌口方面的建议。肿瘤患者,经研究发现,80%以上患者都处于营养缺乏的状态,所以过度的忌口是不可取的,只有保证充足的营养,平衡的饮食,才能促进机体的康复,药物的吸收。所以我们主张患者不用过分忌口,只需不要服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即可。另外,根据病种,如肺癌,建议不要吃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乳腺癌卵巢癌不要吃蜂蜜,蜂王浆等蜂产品以防止提高雌激素水平,消化道肿瘤少吃或不吃不利于消化的食物。没有特殊提到的饮食与正常养生饮食相同,不可偏食,荤素搭配。

现在膏方养生保健很火,各个医院也都成立了膏方门诊,我们团队也就肿瘤患者的具体治疗阶段研制了多种膏方,如补气膏、补血膏、滋阴膏、健脾膏等等,均采用药食同源的药物制作,经长时间熬制,用阿胶、蜂蜜等浓缩收膏而成,我们团队任务膏方的使用既要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同时还要保证膏方的口感和安全性,膏方的合理使用往往使得患者获益。比如我们研制的治疗肺癌的肺癌1号方,防治放化疗副反应的生血方等等,就是根据现代医学治疗的不同阶段,如手术后,放化疗后,肿瘤维持期等等,根据患者的普遍体质特点,研制出的膏方,既可改善患者虚性体质,而且还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同时服膏方的时间要因病而异。也会分为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几种。以滋补强身为主的膏方,建议空腹服,此时胃肠空虚,吸收力强。如空腹服有不适感,可改为半空腹服;针对胃肠道疾病或脾胃功能欠佳者,宜在饭前一小时服;针对肺系、心血管等疾病,于饭后15~30分钟;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膏方,则在睡前 2~3小时服。,比如膏方肺癌1号方,因为有清热解毒的抗肿瘤作用,所以建议是饭后半小时服用。另外,服膏的方法主要也有三种,有冲服、调服、噙化三种。冲服即取适量药膏,以白开水冲入后搅匀,使之熔化后服下。调服,是在膏中加黄酒或水,用碗、杯隔水炖热,调匀后服。如方中用熟地黄、山萸肉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膏药黏稠较难烊化,应用开水炖烊后再服。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噙化又称含化,即含在口中慢慢下咽,让药在口中慢慢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我们团队开的膏方,建议用中药汤药冲服,这样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和饮水量,为患者提供方便,而且也可以到达滋补治病的效果。

服膏剂量,一般早晚各一次,服膏剂量多少,应根据膏方性质、病情轻重等决定。服用以汤匙一匙为宜,约合15~20毫升。早晚各一次。初次服用者一般小量试服,再逐步增加。每次服药一定要定时、定量。服用膏方的益处数不胜数,但服用膏方前一定要对膏方的治疗目的以及治疗作用有所了解,选用符合自身适合的膏方,不要自己盲目选择,一定要听从医师的建议,咨询清楚膏方中的主要药物,因为在服用膏方期间,如误食所禁忌的饮食,常使膏方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等补气膏方时,就应忌食萝卜。服含首乌的膏方要忌猪血、羊血及铁剂。膏方不能与牛奶同服。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水冲饮。服用膏方期间,出现任何不适,都建议停用膏方,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女性舌头有齿痕要吃什么药
女性舌头有齿痕,可以吃一些健脾、祛湿的药物。女性舌头有齿痕,中医上叫做齿痕舌,一般多与胖大舌并肩。中医认为舌体肥胖与脾虚、湿盛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就不能运化体内的水湿,就会在舌头中阻滞而导致舌体胖大,被两边的牙齿挤压后,就会出现齿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一般考虑脾气虚或脾阳虚引起的临床表现,总之属于水湿运化功能失常造成的。根据中医辨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来服药:一、脾气虚,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调补脾胃等作用的药物,可选用效果比较好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患者遵医嘱选取合适剂量口服。二、脾阳虚,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辛温补阳等作用的药物,可选用的效果比较好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等。女性舌头有齿痕,往往是因为体内湿气重导致的。体内湿气重的女性除了舌头胖、大,有齿痕之外,还会伴有头晕、头重、四肢无力、没精神,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表现。而且口气重、消化不良、白带多有异味、月经不调等,具体用药要以面诊医生辨证后指导为准,千万不要自行选择药物治疗,如果不对症会耽误病情。
语音时长 02:26

2021-11-05

87311次收听

舌苔白又厚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正常人的舌苔应为薄白而润,舌苔白又厚很可能是人体寒湿的表现或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疏肝利胆吃什么药
疏肝利胆可以吃中成药胆宁片,其由大黄、虎杖、青皮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之效,适用于缓解慢性胆囊炎患者常见的上腹部隐痛、腹胀、便秘、嗳气等等,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胆囊炎患者的炎症情况,维持胆囊状态稳定,并且长期服用还具有一定的预防胆囊炎复发的作用。另外,也可以选择服用疏肝利胆汤,由柴胡、枳壳、赤芍、生甘草、木香、黄芩、黄连等中药组成,具有疏肝行气、化瘀消积的作用,服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食用油腻、荤腥,以素食为宜。
语音时长 00:50

2021-10-26

17348次收听

01:44
手脚冰凉会影响生育吗
手脚冰凉一般不会影响生育,肾阳虚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影响生育。手脚冰凉往往是一种肾阳虚的表现,应该及时的治疗。治疗肾阳虚的方法包括服用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或做艾灸,艾灸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位治疗肾阳虚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不要整天坐在家里,可以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等,坚持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运动,这些症状是会缓解的。
02:21
大便不成形是湿气重吗
大便不成形和湿气有一定的关系。正常的大便肯定是成形的,颜色是棕黄的,不能有太多的黑色,类似于香蕉状的这样的一个大便,把它作为一个最正常的大便。如果是一次偶尔的便溏可能你吃的什么不洁的食物导致,长期大便稀溏的现象,就视同为一种病理现象。大便稀溏跟湿气是有关联,因为脾气亏损导致湿浊中焦,湿浊中焦、脾胃功能障碍,有时候它传运不畅,传运不达,也会出现脾气稀溏的现象,所以便溏跟湿气有关联,但是不是绝对一定有关联。
01:16
湿气重脾胃功能弱怎么办
祛湿就要调理脾胃。首先调整饮食习惯,不要过食辛辣、寒凉、油腻的食物,加强运动,也可以选择拔火罐、艾灸等方式。在湿热环境中感受风寒邪气引起的脾胃不适,可以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脾胃虚弱导致湿气盛,用香砂胃苓丸、参苓白术散等一些药物协助治疗。湿气留滞经脉就会出现头重如裹、颈项僵硬、肢体困重、屈伸不利;湿邪上犯上焦会出现胸闷、咳嗽;湿阻中焦就会有腹胀、食少、口中甜、口中粘腻不爽、舌苔厚腻;湿滞下焦会出现便溏、小便不利、带下;湿溢肌肤就会出现水肿。
苏叶的作用
苏叶又名紫苏叶,具有行气宽中、抑菌、行气安胎等作用,若搭配金银花、莲翘服用,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与红糖配合食用,可起到消炎止泻的作用,改善腹泻、腹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02:26
身体热是什么体质
身体发热就是感觉身体温度升高的一种发热表现,是由于外来因素,比如外感风寒、风热、为外邪所感,影响人体内正常的气血循环,而导致的发热。身体内部也会产生实热,也可以是虚热,由人体内的一些炎症,痰瘀阻滞导致气机的淤塞,这些都可以会发热。另外人体内也有阴虚发热,还有阳虚发热,还有气虚发热。气虚、阳虚都有可能会产生热象,气虚或阳虚会产生一种发热,是一种虚热的热像,对治方法是甘温除大热。还有一种是阴虚发热,比如由于熬夜、消耗过度,导致阴虚的一种体征,有盗汗、五心潮热、手足心发热等表现,这种表现是一种阴虚的热象,要通过滋阴的方法才能清除。所以阴虚发热、气虚、阳虚发热都可以使人体产生一种热象。
免疫力低下的症状
免疫力低下实际上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话,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生病,由于各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正常的发挥它原本的作用,使我们原本的功能开始下降,甚至不能抵抗病毒细菌,或者是人体处理损伤衰老变性死亡的这个自身细胞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这样非常容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等,这个外来侵袭物的感染,导致我们这个患病的几率大大的增加,尤其是增加了患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的几率,而且免疫力低下以后,由于我们的身体的恢复功能下降了。所以,导致我们恢复更慢,恢复的时间变得更长。而且很容易进行复发,那么免疫力低下的人,还容易出现劳累精神。不像以前一样充沛,就像我们中医所说的乏力,神疲,这样的这些症状,甚至出现体质虚弱。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有一些病人还会出现睡眠的障碍,影响我们的整个神经系统。如果儿童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不良,成年人则容易诱发重大的疾病。
语音时长 01:40

2019-11-13

62004次收听

女性去湿气最佳办法
女性去湿气可以吃赤小豆薏仁茶。将赤小豆、薏米仁、马齿苋、淡竹叶、绿茶等食材来进行调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去湿、消肿、利尿的食物。马齿苋主要是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口干、口苦进行调理。薏米仁、赤小豆各一克,薏米仁炒到发黄,将炒薏米仁、赤小豆,冷水浸泡两小时,入电饭锅,加水,按煮粥键。用锅的话就煮两个小时。煮好后将淡竹叶、马齿苋、绿茶,用纱布包好,投入电饭锅,再煮半小时即可。喝茶即可,一日可多次。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的方法。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出来,否则湿气太重,到了冬天就会生病的。
语音时长 01:39

2019-09-16

63272次收听

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去除体内湿气。需应用辨证论治方法。主要治则:外感湿邪散寒胜湿,湿邪内阻健脾利湿。一、外感湿邪,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热不退、头身沉重或疼痛如裹、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苔白腻。治以散寒胜湿。方用羌活胜湿汤。二、湿邪内阻,胸闷不舒:胃脘或腹部满闷、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或不知饥、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苔白腻、脉滑。治以健脾利湿。方用苓桂术甘汤。
语音时长 01:41

2019-09-04

56596次收听

牛黄解毒片副作用
牛黄解毒片的副作用有成瘾性、呼吸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皮肤反应等,所以该药物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建议长期使用的。
什么中药养胃
中药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药养生。有的中药还具有养胃的作用。但是中药是不能乱吃的,乱吃的话作用显示不出来,还会取得适得其反的作用。一般来说,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02:01
中药泡脚配方
中药泡脚配方需因人而异选择,常见配方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温肾壮阳。1,活血祛瘀配方:丹参、赤芍、泽兰、桃仁、当归、大黄、牛膝、川芎。2,祛风除湿配方:老姜、肉桂、牛膝、秦艽、泽兰、桑枝、独活、赤芍、徐长卿、防己。3,消除疲劳配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川芎、陈皮、玫瑰花。4,袪脚气配方:苦参、黄柏、大黄、蛇床子、紫草、赤芍、地肤子、蒲公英。5,改善睡眠配方:五味子、川芎、香附、夜交藤、郁金、百合、茯苓、柴胡。6,温肾壮阳配方:阳起石、菟丝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芡实。
黄芪的作用与功效
黄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气药,不但可以补全身之气,而且善补肌表之气,那黄芪的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