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产后坐骨神经痛多久能好

发布时间:2020-08-2857981次浏览

遇到难题时我们会想到寻找解决方法,碰上伤心事我们会努力找到治愈自己的方法,患上疾病我们就会积极寻求医治,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做法,那么产后坐骨神经痛多久能好?我相信下文的相关介绍对你们一定会有所帮助,从而早日的摆脱坐骨神经痛的困扰。

1.膏药治疗: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很多医生推荐患者必须使用星附膏。

2.中药治疗:选择及时、正规、有效、没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是关键,口服药对肝、肾、胃肠都有一定的损伤,因此选择外用中药孝多,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效果会很好,使用方便,不过敏,没有副作用,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从根本上治好坐骨神经痛。

3.其他:按摩、推拿、针灸及各种理疗,神经阻滞疗法,针刺治疗等。

目前,医学上针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还是有好几种选择的,患者朋友们在考虑自己的实际患病情况之下,并结合专业人士的意见及指导,进而可以进行相关的针对性治疗,是的自己的病情得以逐步的好转,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希望以上的疗法介绍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大胯疼的原因
大胯疼是髋关节疼,如果小孩髋关节疼,应考虑小孩的髋关节是否发育异常。如果是青年或中年成人的髋关节疼痛,应考虑有没有股骨头坏死,有没有髋关节的骨关节炎或发育不良。如果老年人的髋关节疼,应注意髋关节有没有骨关节炎。突然出现髋关节疼,应该考虑髋关节有没有长肿瘤。髋关节的疼痛应查找如下方面:一、是不是肿瘤。二、有没有炎症,包括髋关节结核、化脓性炎症。三、有没有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还要考虑骶髂关节、耻骨支。四、有没有周围神经的疾病,如闭孔神经、阴部神经。
语音时长 02:14

2021-09-29

49867次收听

02:25
坐骨神经痛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第一个,俯卧向上抬高,患者可以在俯卧位的情况下,双手支撑床面或者是地面,缓缓地将上半身向上抬高,需要注意的是要放松腰背部和臀部的一个肌肉,保持动作两秒钟,然后慢慢的下降到俯卧位,这样的话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可以重复十次左右。第二个,伸展梨状肌的运动,这种情况下,需要患者仰卧位,然后屈右膝,把左腿放到我们的右大腿的位置,双手抱住右大腿,并慢慢的拉向胸口,感觉后大腿和臀部的梨状肌有牵拉的感觉,保持十秒后放松,重复五次。第三个,仰卧抱膝,仰卧以后抱起双膝,将膝盖压向胸口,保持十秒后放松,重复五次。需要注意的是,在疼痛急性期,建议患者卧床休息,症状缓解以后,再进行锻炼,锻炼的时候也是建议,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要避免突然进行这种满负荷的运动。
01:50
坐骨神经有哪些主要分支
坐骨神经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神经,途经骨盆,必经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的后面下行,进入膝关节后侧的腘窝部位,在腘窝部位。坐骨神经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胫神经沿小腿的后侧,通过脚踝的内侧进入足底,支配足底的运动感觉。而腓总神经经绕腓骨头以后,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主要是支配小腿外侧的感觉,和足背外侧的感觉。而腓深神经主要是支配小腿前外侧肌群的运动。坐骨神经的疼痛,基本上是沿大腿、小腿、足背或者是足底神经分布区,所产生相应的症状和感觉的异常。
01:56
坐月子腿疼怎么办
产妇坐月子期间出现腿疼的情况,是由于受凉、劳损等因素引起的。产妇在生完孩子以后身体比较虚弱,受到寒凉的刺激,就容易引起腿部的疼痛。产妇应该注意保暖,如果腿疼的比较严重,可以采取局部热敷的方式,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帮助体内的寒气流出,有效的缓解腿部的疼痛。也可以适当配合腿部的按摩,让局部的肌肉得到放松,也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另外,缺乏营养、缺钙、蛋白质不足,也可以导致腿和关节的疼痛。可以补充钙剂和高蛋白的食物,缓解缺钙所导致的疼痛。
坐骨神经痛吃些什么好
坐骨神经痛一般吃些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消肿药物比较好。坐骨神经痛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和臀部坐骨神经,导致局部发生炎症,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可口服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例如芬必得、扶他林等,能够起到抗炎的作用,还可以止疼痛。而且最好能够配合营养神经的药物,例如甲钴胺,可以促进局部神经的恢复。如果目前存在明显的水肿,一般还需要口服消肿药物,例如三七片、跌打丸等。另外,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钙质的食物。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0

69817次收听

坐骨神经痛预防措施
因此大家要知道些坐骨神经痛的预防方法,才能健康生活。坐骨神经痛已经成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骨科类疾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让这个疾病远离自己。那么,坐骨神经痛预防措施是什么?
坐骨神经痛的自我保健措施
坐骨神经痛的发病率不断上涨,很多人都是由于没做好坐骨神经痛的预防工作,才使此病频繁的出现在生活中。所以我们要及时了解坐骨神经痛的预防知识,就能更好的生活,下面就来介绍骨神经痛在生活中预防保健措施有哪些?
产后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又属于腰腿痛的范畴,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产后坐骨神经痛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坐骨神经痛的危害有哪些
临床上坐骨神经痛是骨科一种很是常见的疾病,很多办公室工作和使用电脑时间过长的人都患有这一疾病。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的现象,那么,坐骨神经痛的危害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物理疗法治疗,严重时可选择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药物,维生素类药物,激素和脱水剂,骶管注药,局部注药作椎旁封闭,干性坐骨神经痛可直接封闭坐骨神经周围。理疗,可用直流电离子导入、超短波、超声波、短波透热疗法等物理治疗。骨盆牵引,急性期可作骨盆牵引。手术治疗,慢性复发病例,疼痛剧烈,肌力减退明显,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坐骨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在急性期皆应卧硬板床休息,一般需3到4周。
语音时长 01:38

2020-02-27

58277次收听

坐骨神经痛有哪些早期症状
坐骨神经痛的早期症状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一种疼痛或者麻木。一、从腰部、臀部大腿的后侧和小腿的外侧一个放射痛,这种痛有时候变烧灼感或是刀割样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反而减轻,这是一种情况。二、单纯的下肢麻木,比如它会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区域大腿的后侧,小腿的外侧,有时候会麻木到脚背或是脚底。三、同时伴有腰痛或下肢放射痛,也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疼痛和麻木并重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
语音时长 01:13

2020-02-25

58222次收听

腺肌症会坐骨神经痛吗
坐骨神经痛出现的原因各种各样,可能是腺肌症导致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腺肌症还会出现月经量增多,贫血,腰部疼痛,肛门坠胀,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等症状,使用正确方式及时治疗就很重要。
02:18
坐骨神经痛自我疗法
坐骨神经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所产生的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阵发或持续性疼痛的综合征,多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在明确病因,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以配合自我治疗。如注意平时行为方式,减少久坐久站久行久立,减少腰部负荷,注意腰部保暖,自我按摩,做一些增强腰部力量的锻炼,睡硬板床等。这些的目的都是减少腰部负荷,增强腰部力量,缓解腰部肌肉的劳损。如果病情较重时还是需要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坐骨神经痛怎么治疗最快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是根据引起坐骨神经疼痛的原因来确定治疗的方式和方法,一般在急性期主要是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尽量的减少活动,以减少病变组织的水肿,另外可以佩戴腰围,疼痛明显的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的止痛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另外可以应用一些维生素B1,B12以及甲钴胺,可以缓解神经压迫引起的麻木,如果患者疼痛得非常剧烈,由于局水肿引起的,可以考虑采取曲安奈德。强力松龙等药物进行局部的封闭注射,可以起到消肿止痛及抗炎的作用,另外,中医中药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也有不错的效果,可以采取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外敷,局部的针灸刺激穴位以及小针刀来解除黏连,对坐骨神经疼痛都有不错的效果,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在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来减轻对神经的压迫,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语音时长 01:27

2019-12-06

57197次收听

02:25
怎么判断是不是坐骨神经痛
通过体格的检查、影像学以及电生理等检查能综合诊断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