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足裂、足跟痛怎么办,中医1方法,解决你的小烦恼

发布时间:2020-06-1149169次浏览

说到养生,很多人都会想到泡脚。泡脚属于中医足疗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外治法,能有效刺激位于脚底的反射区,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如果能搭配合适的药物,能使药效直达患处,对辅助治疗位于肢体末端的足部疾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药泡脚一般使用木质材料的泡脚桶,这样药物吸收的效果更好,水的温度不宜太高,深度要没过脚踝。在泡脚的过程中,最好用手按摩足部,以促进药物的吸收。一般泡脚时间为30~40分钟。泡完脚后,可以用热水把残留在表面的中药冲洗一下,再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擦干。
  1、足干裂加红花
  对于足跟经常出现干裂者,可以加入红花泡脚,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易生冻疮和皮肤皲裂者。取红花10~15克放入锅中,加入半锅水,煮上10~15分钟。然后将煮好的红花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没过脚踝,即可开始泡脚。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泡完脚擦于之后就不管了,这会导致干裂加重。泡脚之后应去除厚的角质,取新鲜土豆1个,去皮,用榨汁机搅成糊状,加入蜂蜜20毫升调匀,均匀涂抹于患处,并用保鲜膜包裹30分钟,每天1次,连用2周有效。

2、脚肿加艾叶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脏器的功能开始逐渐衰退,血液循环也逐渐出现不畅,还有的人由于营养不良而出现贫血,进一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病理性的脚肿。艾叶具有通经络、调阴阳的功效,用艾叶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保证经络通畅从而消除肿胀。选择干艾叶50克左右,直接加入沸水,等水温冷却至40℃左右,便可以开始泡脚。泡脚后按摩脚底5分钟,再磕脚10分钟。具体的磕脚方法是:趴在床上小腿跷起,双脚互相磕打。

3、脚发凉加生姜
  不少虚寒体质者容易出现手脚冰凉,除了多吃温补食物之外,可以每天坚持用生姜煮水泡脚。生姜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还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尤其适用于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即可泡脚。如果泡脚用的水量较多,或是怕冷的症状比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
  4、足跟痛加威灵仙、川芎
  足跟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最常见的是跟骨骨刺。疼痛常有明确的压痛点,属于退行性病变。川芎、威灵仙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米醋有消肿、软化骨刺组织等作用。将威灵仙、川芎捣碎后,与米醋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熬煮10分钟后,倒入盆内,泡洗足部骨刺患处。每日1~2次,10天为1个疗程。另外,平时注意减少足部的活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泡脚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感觉迟钝,泡脚时要避免烫伤,时间也不能过长。心脏病、低血压患者泡脚会导致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增加发病的风险。孕妇加中药泡脚有影响肝、牌、肾的风险,可能造成胎气不固容易引起流产。因此,一般怀孕早期应避免使用中药泡脚。

相关推荐

02:43
脚后跟疼最佳治疗方法
脚后跟疼怎么快速缓解首先要解除脚后跟疼的原因,让脚部进行休息。除去鞋跟袜子,可以穿比较软底的鞋,使脚部的受力明显的减少,还可以采用局部的放松活动、进行泡脚、按摩、外用药物,都可以迅速地缓解脚后跟疼痛的症状。脚后跟疼吃什么药脚后跟疼首先要明确病因,才能进行适当的治疗。对于一些常见的脚后跟疼的原因,可以服用一些止疼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对局部产生活血化瘀的作用,另外根据中医的理论,可以服用一些补肾的药物可以缓解局部的疼痛。脚后跟疼用什么偏方脚后跟疼除了休息之外,还可以用局部的按摩以及局部的推拿治疗,因为足部通过按摩,可以明显的缓解疼痛,达到放松肌肉的目标。脚后跟疼泡脚有用吗对于脚后跟疼痛,泡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既简单又实用。通过泡脚,可以促使足部的血液循环加速,放松周围的肌肉肌腱软组织,使得受到痉挛刺激的肌肉肌腱得到很好的放松,疼痛就会得到很好的缓解,如果同时服用药物,或者在泡脚的时候加用一些中药,可以明显的提高疗效。脚后跟疼如何按摩脚跟疼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多见于足底筋膜炎,对于这些病人,可以在家采用一些简单的器械来进行足底按摩缓解症状。可以找一个筋膜棒或者木棍或者圆形的酒瓶,比如啤酒瓶来进行代替。让这些器械放在足下,患脚使劲踩着滚轴来回滚动,每天坚持上午下午各20分钟,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脚后跟内侧一按就痛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内侧一按就疼,一般统称为跟痛症,这个也是有年龄的区别。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常见的原因是跟骨骨刺形成导致的疼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因为长年累月的行走,跟骨骨刺会发生退变,尤其在跟骨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会反复地受到应力的刺激,就会出现增生、钙化,也就是常说的骨刺。如果拍摄跟骨X线侧位片,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骨刺的存在,有些骨刺可能会比较大,有些骨刺可能还比较新鲜,比较小,但新鲜的骨刺产生的疼痛会更加的明显,骨刺刺激周围的脂肪垫筋膜,就会产生无菌性的慢性炎症,这种炎症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还有压痛,影响行走功能。另一种可能性是足底跖筋膜与跟骨相连的地方发炎,称为足底跖筋膜炎、脂肪垫炎,在筋膜里面会形成筋膜的各种变性,还有非常小的一些撕裂以及瘢痕的增生,这些病理改变就会导致筋膜的慢性炎症,引起疼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是脚后跟、内上侧跟腱位置的疼痛,就要考虑是跟腱止点末端病、跟腱炎这种可能性了。治疗方面对于这种跟痛症,首选的治疗办法是保守治疗,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外敷膏药,避免劳累,避免穿太硬的鞋,穿矫形鞋垫,可以晚上回家之后进行热水的泡脚,还可以做一些超声波等理疗措施来改善症状,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局部的封闭治疗。
语音时长 02:22

2021-11-05

50861次收听

足跟痛如何诊断
临床上诊断足跟痛可以依据其典型不良症状,若发现有足跟部位针刺样疼痛,且伴随有酸胀红肿反应,就需要高度警惕足跟痛的发生。同时需要借助于滑液检查,且要在关节镜下观察足跟部位病变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做X线片、核磁共振以及三维重建等检查。
足跟痛的症状
足跟痛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足跟有疼痛的感觉,通常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活动或行走的时候症状会加重,有时也会出现休息痛。有些足跟痛的患者早期会出现足跟酸胀的现象,进而发展成足跟疼痛,如果是一侧的足跟痛,很有可能会出现跛行症状。
足跟痛的注意事项
当出现足跟痛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也可以促使疼痛症状尽快缓解。首先要注意少走路、多休息;其次要注意做好足部保暖工作,可以睡前用温水泡脚;另外,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坚持做足部的按摩、经常空蹬车、勤踮脚等。
脚跟痛怎么办
脚跟痛可以服用活血化瘀和理气止痛类中药方剂调理,且可配合中医按摩疗法缓解。同时可酌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疼痛发作时可以借助于热疗或超短波等物理疗法治疗。另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也可以在检查基础上做跟骨钻孔术等外科手术。
足跟痛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足跟痛多发于经常运动、站立工作、严重肥胖、老年人以及中年女性等人群,应引起重视。
足跟痛是什么原因
如果出现足跟痛的情况,多数情况和足跟部的骨质的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的病变有关,比较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1.折筋,可以一侧的足跟疼痛,也可以双侧同时出现,不会出现红肿,但是会影响行走,会经常感到起始的疼痛,在晨起,下床或者长时间休息之后站立,迈出第一步的时候疼痛明显,行走数步之后疼痛会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步行的时间增长或者站立的时间延长,疼痛又再次的加重,这种情况是折筋膜炎的主要症状表现。2.足跟垫的萎缩,足跟底下都会有一层脂肪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垫涿渐萎缩,所以会导致出现足跟痛,这种情况疼痛多呈深痛,没有放射感,会集中于跟骨结节的中央承重区,易被误诊为折筋膜炎,在光脚走路或者走在比较坚硬的表面时容易诱发,少走路则减轻。3.跟骨的应力性的骨折。这种病经常发生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或运动员、军人,因为长期疲劳性的应力集中引起跟骨的骨折,也会导致足跟的疼痛。4.肾虚也可能会引起足跟痛,这是中医的一种说法。
语音时长 02:51

2020-03-20

52543次收听

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出现脚后跟部疼痛与跟垫痛以及脚后跟部位长骨刺有一定关系。跟垫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老年人,发病的原因多是根骨下方的脂肪垫发生了变性,由原来柔软的脂肪组织变成了较硬的纤维斑痕,在行走时减震的作用没有了,出现了炎症,造成了根骨的疼痛。脚后跟部位长骨刺,骨刺的发生多是因为中老年人的脚后跟部产生骨性蜕变,造成局部骨质增生,增生骨质刺激周围的软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如果局部炎症不重,即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进行早期的治疗,能很快康复,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加重,根部疼痛的范围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但是一般在查体时会有明显的压痛点,进行x线片检查时会发现骨质增生,在疼痛严重时,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
语音时长 01:34

2020-01-09

59399次收听

脚后跟疼的原因
脚后跟疼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跟腱炎和跟骨骨刺。跟腱炎:疼痛部位在脚后跟后方,主要跟腱止点周围疼痛,疼痛呈片状,检查时按压局部,有明显压痛。做理疗、热敷,适当休息,康复锻炼以后,症状有明显好转。跟骨骨刺:一般是疲劳或者足跟骨蜕变造成,主要部位是脚后跟下方疼痛,通常有明显压痛点,按压时有非常剧烈的疼痛。一般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热敷、理疗、对症用药,都可以过获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考虑局部封闭治疗。平时建议多用热水泡脚,对疾病恢复有明显疗效。
语音时长 01:33

2020-01-09

58221次收听

03:42
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足跟痛是足跟的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的病变引起的一种疾病。常见的有折筋膜炎,指患者晨起下床或者长时间休息之后站立,迈出第一步的时疼痛明显。虽行走数步之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的时间增长或者站立的时间延长,疼痛又再次加重。还有两种情况是足跟垫的萎缩、跟骨的应力性骨折引起的跟痛症。足跟痛也叫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可以表现为一侧的足跟疼痛,也可以双侧同时出现,发作时可以不红不肿,但行走不便。
02:19
足跟痛治疗
有足跟痛的情况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和闭合的针刀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一、尽量避免穿软的、薄的布鞋。可以在鞋里放置比较厚的鞋垫,也可以在足跟负重的位置挖洞,减少足跟的负重。二、做脚底蹬踏运动,可以增强折筋膜的张力,改善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的炎症。三、温水泡脚,有条件可以辅以理疗,或者配以中药汤剂外洗。四、当足跟痛持续疼痛时,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的镇痛药。
脚底板痛是什么原因
脚底板疼痛的原因有足跟萎缩、脂肪垫炎、折筋膜炎、骨刺、根骨高压症。足跟的脂肪垫炎或者是萎缩。其疼痛一般位于跟骨的赭面,压痛点在足跟的负重区偏内侧,有时可触及皮下的脂肪纤维块。其治疗可以采取局部的热敷或者是理疗,以及局部的封闭药物进行治疗。折筋膜炎可以引起足跟部的疼痛,在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以及足心的疼痛足底可有胀裂感,压痛点局限于跟骨大结节的折筋膜处。一些斜向前下方的跟骨骨刺可能会引起跟骨的疼痛。根骨的高压症会引起脚底板的疼痛,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足跟部的疼痛,影响患者的行走。早期下肢抬高休息,可使症状减轻或者是消失,在检查时可以发现,在跟骨的内侧、外侧、折侧均有压痛和叩击痛。
语音时长 01:43

2019-12-05

61061次收听

01:28
脚后跟疼是痛风吗
痛风是一种因为嘌呤代谢产生障碍的问题,主要是尿酸升高,痛风引起的疼痛,起初都是大脚趾的跖趾关节,发红肿痛,常常半夜发作,主要是由体质偏胖、大量喝酒,吃海鲜等引起的。而脚跟痛和痛风没有直接关系,另外,可以到医院化验血尿酸水平来排除。
01:29
月子病脚后跟疼怎么办
生产后的妈妈由于出血较多和体力的消耗,体内正气不足,元气尚未恢复,身体抵抗力下降,不注意避寒凉从而引起脚后跟疼,每晚睡前用温水泡泡脚,按摩脚后跟,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建议妈妈们产后三个月内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穿凉鞋、拖鞋时最好穿上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