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介入疗法治疗慢阻肺适应症

发布时间:2020-03-0260154次浏览

慢阻肺的介入疗法主要是借助于气管线圈肺减容术以及热蒸汽肺减容术等方式进行医治,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并达到治愈目的。而该种疗法的适应症为保守药物治疗无效时,同时若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并发症,或者存在有肺气肿等原发病,也适合采用介入疗法。

在临床方面慢阻肺的病例十分多见,尤其是对于自身体质比较弱的人群来说,就极有可能会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而进一步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炎。而此时可能会被建议采用介入疗法进行医治。那么介入疗法治疗慢阻肺适应症具体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慢阻肺的介入疗法
  针对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介入疗法,主要是采用经支气管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支气管线圈肺减容术以及热蒸汽肺减容术等多种方法进行医治。通过介入治疗往往可以有效清除肺部病灶,解除存在的气道阻塞一类病症,从而可以达到彻底性治愈的效果,且一般不会留下严重后遗症。
  二、什么慢阻肺需要介入治疗
  1.药物保守无效
  如果慢阻肺病人在接受支气管扩张药和退烧解热药物治疗之后,甚至是已经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一类药品,但病情仍然没有明显改变,甚至有逐渐发展成急性加重期的迹象,就说明具备介入治疗的指征。此时就可以选择采用经支气管单向活瓣肺减容术等一类介入疗法来控制病症。
  2.出现并发症
  一旦慢阻肺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比如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且有威胁到生命安全的可能性,就适合采用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同时如果观察症状变化的过程当中,发现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有肺性脑病一类严重后果时,就需要第一时间接受介入治疗。
  3.存在原发病
  若经过肺部影像学检查和肺部功能检查,发现慢阻肺患者存在有多种原发病,比如原本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肺脓肿一类疾病,就最好是采用肺部介入技术,借助于内科支气管镜技术等方式进行治疗,这样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相关推荐

慢阻肺用什么呼吸机
慢阻肺患者可以应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进行吸氧治疗,具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呼气压和吸气压,可以使患者顺利吸气,还可以起到开放气道、排放多于废气的功效,从而达到缓解呼吸衰竭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以免错误的操作,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慢阻肺患者使用呼吸机主要是为了协助病人将体内多余的废气排出,从而维持在正常的呼吸水平,除此之外,在选择呼吸机前,也要考虑呼吸机的舒适度等多种因素。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0

67208次收听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用什么药
如果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常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这时可以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布地奈德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配合孟鲁司特、酮替芬等药物。如果咳嗽的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应用一些止咳药物,比如非那根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复方甲氧那明等。除药物治疗以外,日常生活也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能吸烟饮酒,保持饮食清淡,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日常也要避免接触粉尘、花粉、油烟、油漆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20

91391次收听

慢阻肺孕妇如何饮食
慢阻肺的患者都会出现呼吸困难,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也会导致肺部出现感染,慢阻肺对孕妇的身体和胎儿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孕妇一定要做好日常护理,那么慢阻肺孕妇如何饮食呢?下面请专业医生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慢阻肺上不来气怎么办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急性加重期就可以表现上不来气的临床症状,也就是胸闷气喘。这种情况首先要立即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来舒张支气管缓解临床症状,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贝塔受体激动剂、抗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以及茶碱类药物。其次,要去除诱发因素。而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最常见的就是出现呼吸道的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可以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常见的抗生素药物有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另外也要判断是否存在缺氧的情况,可以做血气分析检查来明确,如果存在缺氧,根据轻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有二氧化碳潴留,可以使用氧疗或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语音时长 01:42

2020-11-26

55145次收听

哪种药物治疗慢阻肺
我们都知道慢阻肺是危害巨大的疾病,常常与死亡相连,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异常严重,因此对待此病患者需警惕治疗,慢阻肺的药物治疗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诊断慢阻肺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慢阻肺的发作是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患渐渐导致细支气管狭窄,致使其以下的支气管、肺包囊与肺泡过度充气而破裂所形成,具体怎样诊断该病,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慢阻肺与肺气肿怎样鉴别
慢阻肺与肺气肿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想要鉴别这两种疾病,可以从症状表现、肺功能检查等来进行。慢阻肺可引起肺气肿,但肺气肿却并不一定是慢阻肺导致的,一般在检查时,如果肺气肿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可诊断为慢阻肺,如果没有,则不能诊断为慢阻肺。
潮气量正常值
潮气量正常值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气量的参考数值。
02:50
慢阻肺并发症有哪些
慢阻肺的并发症有:肺心病、肺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等。慢阻肺缺氧可能会引起肺血管的收缩,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肺心病。全身系统的症状。慢阻肺引起低氧以后,可能会损伤患者的肝脏,引起患者肝功能的不全;患者肾脏的病变,引起肾功能的不全。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肺性脑病;引起二氧化碳的潴留,导致病人出现神志改变;体内的酸碱平衡失衡,会引起呼吸性的酸中毒、代谢性的碱中毒,甚至低钾、低钠这样一些电解质的紊乱;引起患者的骨骼、肌肉、营养不良等。
03:04
慢阻肺病吃什么药
慢阻肺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吸药。慢阻肺也有口服的药物,包括有茶碱、平喘、化痰药物的口服。慢阻肺是慢性气道的炎症,患者使用的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气道发挥作用,而不希望患者全身有很明显的副作用。第一类是临床上说的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又包括有β2受体激动剂,还有M胆碱受体拮抗剂等。第二种是支气管扩张剂,包括激素。通过吸入激素,用很小的量控制患者局部的气道炎症,而对全身影响又非常小。使用吸入激素,其实副作用是非常轻微的。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个疾病的诊断,指慢性气道疾病。由于炎症引起的慢性气道疾病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不可逆的肺功能下降。致病因素有三个:第一,吸烟,即烟草烟雾产生各种化学物质,对气道的长期侵害;第二,刺激性气体,比如生物性燃料、烧煤、烧柴火燃料长期吸入;第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因为吸入性烟雾、刺激性燃料和呼吸道感染是并发的。这种诱因首先会导致病人反复咳嗽、咳痰,出现慢性气管炎的症状。如果病人没有改掉致病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病情就会逐渐进展,最后病人会出现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这时候考虑从慢性气管炎进展到肺气肿阶段。一旦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到一定程度以后,达到慢阻肺的诊断标准,病人就是慢阻肺。
语音时长 01:29

2018-09-21

59008次收听

慢阻肺有什么发病原因
慢阻肺的发病原因大概可以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点。一、外在因素,有可能因为长期反复的接触有毒的气体,或者粉尘颗粒导致的。例如吸烟,当吸烟累积到一定程度,一般用吸烟指数评价对慢阻肺造成的危险影响,吸烟指数就是每天所吸的烟的包数乘以年数。当吸烟指数达到20,有可能已经出现了慢阻肺。也有可能接触燃烧的煤炭,在农村较常见,也有可能会导致慢阻肺。另外,也有可能工作中接触粉尘导致的,例如矿石粉尘、采煤的煤尘粉尘等。三、内在因素,是指人体对于慢阻肺有一定的易感性,尤其对家族性慢阻肺患者而言,更有这方面的特点。同样是吸烟指数达到20,有些人容易导致严重的慢阻肺。而有些人肺功能较好,还没有达到慢阻肺。当然,内因和外因相互结合起来时,就容易出现慢阻肺。
语音时长 02:04

2018-09-21

59819次收听

01:39
吸烟对慢阻肺的影响
引起慢阻肺这种疾病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吸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这种疾病发生的一个明确的因素。经常吸入烟草以及烟雾,会逐渐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刺激,会破坏肺部的弹性纤维。当这些烟雾被吸入人体的气道以后,会造成气道的高反应性,会导致气道出现慢性炎症,会造成炎性物质被激活,这些因素,对于慢阻肺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都可以产生非常大的作用。由此,戒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针对慢阻肺治疗,以及预防的方法。所以,患者需要戒烟,包括成人要戒烟,或者是小孩不抽烟。做到这些,对于避免慢阻肺的发生,以及其它一些心肺疾病的发生,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定要做到戒烟,戒烟才是减缓慢阻肺进展的最佳的方法。
01:44
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是什么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治疗不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症状为支气管炎患者常有的症状,比如咳嗽、咳痰的表现,同时,患者可以伴有气喘的表现。还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喘息。慢性咳嗽常常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可以出现终身不愈的情况,常会发生晨间咳嗽明显的症状,患者在夜间可以出现阵咳,或者是排痰的情况。当气道严重阻塞的时候,患者通常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不会表现出咳嗽的症状。咳痰的时候,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病症早期,在上楼的时候,慢阻肺的病人在上两、三层楼的时候相比同龄人会有气短的症状并逐渐加重。
01:19
慢阻肺会传染吗
慢阻肺不会传染。慢阻肺的致病原因常常是反复的、长期的接触有害气体的过程,而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和慢阻肺患者密切接触,如住在同一个病房、长期在一起工作、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等,不会存在交叉感染。出现类似病症要早些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