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了抑郁症经常失眠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4-2455444次浏览

当得了抑郁症经常失眠的时候,患者们首先要进行心理调节,要改善自己低落的情绪。患者还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和饮食,来改善自己抑郁症经常失眠的症状。如果患者抑郁症经常失眠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直接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得了抑郁症经常失眠如果不及时的调理和治疗,患者的身体器官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一些疾病。那么得了抑郁症经常失眠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1、进行心理调节:得了抑郁症经常失眠的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心理调节。要改变自己对周围的人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一直处于一种悲观、没有自信的状态。可以多运动、多出去散散心,发现生活的美好。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抑郁症,就可以起到治疗抑郁症经常失眠的症状。
  2、调整睡眠时间:得了抑郁症经常失眠的患者要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如果患者有午睡的习惯,这时候就一定要改掉。这样可以防止患者晚上失眠的症状边严重。当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不管自己有没有睡意,都要躺在床上慢慢的去培养自己的睡意,这时候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来放松自己的心情。患者的脑子里不要去想一些负面的事情。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抑郁症失眠的情况。
  3、调节饮食:得了抑郁症经常失眠的患者要调节好自己的饮食,这样也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患者要多吃一些卵磷脂、脑磷脂含量丰富的实物,比如猪脑、鹌鹑、猪心等。还可以多吃一点香蕉,香蕉里面含有维生素B6,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抑郁的症状,让患者变得快乐,从而起到治疗抑郁症经常失眠的症状。
  4、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抑郁症经常失眠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患者们可以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安眠药或者抗抑郁的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自己抑郁症失眠的症状。在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患者们一定要注意好使用量,使用量不要过多,防止对药物造成依赖性。

相关推荐

如不及时治疗抑郁症会有哪些后果
没有及时治疗抑郁症,有可能出现情绪消极的现象。患者初期出现抑郁症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压抑、悲观等状态,有的严重患者还会有抑郁性木僵状态。患者会认为所有事情都不在意,还会有强烈的厌世情绪。抑郁症没有及时治疗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能力,患者难以集中思维或者集中精力,即使小的决定都无法判断。患者还会出现反应变慢、说话少,会让患者的人际交往变得困难。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抑郁症,还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备受折磨,患者会不断责备自己,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1

78459次收听

如何确诊抑郁症
抑郁症的确诊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如发病年龄,既往史和家族史,是否受过重大精神创伤等。青春期人群和绝经期妇女为抑郁症高发人群,经常吸烟和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发生率更高。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闷闷不乐、情绪多变、反应迟钝等临床症状。要做全面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等,排除其他病理性疾病。还要到精神科进行精神方面的检查,让心理科医生做一些问诊和心理测试,还可做一些抑郁自评等测试来进行确诊。
语音时长 01:02

2021-05-21

88294次收听

抑郁症可以自己恢复吗
抑郁症不可以自行恢复,抑郁症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多数的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平时的工作压力的比较大,或者是情绪非常低落所引起的,引起的症状相对来说比较明显,其中比较多见的就是浑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持续下降、睡眠质量差,也有部分的抑郁患者,甚至是会有一定的自杀倾向。大多数的抑郁症没有办法自行恢复,如果只是轻度的抑郁症不及时进行治疗,甚至是会形成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所以在出现抑郁症时,一定要及时的口服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配合心理疏导治疗。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10

86793次收听

抑郁应该怎么样治
抑郁症是一个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抑郁的方法是有很多种的。根据抑郁患者的症状分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对于轻度抑郁可以进行一些心理疏导以及物理治疗即可。中度抑郁,根据情况可能需要服用药物来帮助治疗,同时还要进行心理治疗。重度抑郁的患者需要去专业的科室进行评估之后再制定治疗方案。
02:15
抑郁症能彻底治愈吗
抑郁症不一定能彻底治愈。治好抑郁症的病人,有大约50%在一年内还要复发。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原因比较多、比较复杂,治疗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首次发作,有没有复杂的家族史、社会各方面的背景、症状比较单一、急性发病,这些都是影响治愈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反,如果是反复发作的复发性的抑郁,尤其合并有精神病性症状、既往治疗效果就比较差的抑郁症患者,就更难治愈。治好了的病人,也有大约50%在一年内还要复发。如果两次复发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到大约是75%。如果是有过复发三次以上的患者,就更容易复发,几乎复发率是百分之百。所以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议首次治疗以后,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
压抑怎么办
压抑,对于很多人来讲,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了,引起压抑的原因有很多,要学会调理,一般如果感觉到情绪比较压抑的话,可以通过找朋友倾诉、阅读书本、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进行释放压抑感。
01:53
轻度抑郁症严重吗
轻度抑郁症并不严重。评价患者是轻度还是重度抑郁症,主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可以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给患者进行评分、诊断。轻度抑郁症并不严重,但是需要大家高度重视。如果不重视、不积极的治疗和调整患者的情绪,轻度的抑郁症,就有可能演变成中度乃至重度抑郁症,这时的治疗会比较棘手。及早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包括自我调整,见效都非常快,效果也比较好。所以轻度抑郁症不要轻视,也不要忽视。它虽然不严重,但是也需要高度重视它,给予积极诊断。
轻度抑郁症能自愈吗
轻度抑郁症自愈率是比较高的。轻度抑郁症一般病程不会很长,可能大部分轻度抑郁患者都可能由外界的刺激导致,如果这些刺激去除以后,患者病情就会慢慢缓解。如很多女性经历过产后抑郁,产后抑郁通常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因为女性生完孩子以后,会面临着很多挑战:一、家庭结构的改变,多一个孩子,可能又多一个爷爷、奶奶,所以家庭结构的改变对于女性是一个冲击;二、生理上对女性也有一定的冲击,另外患者自己的心理也有些冲击,如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女性变成妈妈的角色,不能很好的适应;三、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如对工作的影响,对自己体型改变的影响等。但是每件事有利就有弊,当妈妈后可能会慢慢享受到做妈妈的乐趣,这样产后抑郁可能就慢慢缓解;对于产后抑郁比较重的患者,可能就需要接受治疗。所以,一般认为轻度抑郁在外界刺激因素去除以后,可能一般一到两个月就会缓解。
语音时长 01:11

2019-06-27

53394次收听

抑郁症前兆
抑郁症的前兆还是很好区分的,尤其是患者的家人,能够发现患者明显的变化,比如说一个健康的人,突然之间喜欢一个人长时间的呆着,还有变得不喜欢说话,从不主动的找别人沟通,也不理睬别人,经常的头低着,非常的自卑,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表现出纠结的怀疑,就是出现了抑郁症的情况,这些都是典型的前兆表现。
抑郁症的自我疗法
自我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建议患者在平时要多找亲人朋友交流想法,同时要鼓励自己多去室外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而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增加营养物质的补充,没有胃口时也要正常进食。另外,患者一定要及时肯定自己,还可以采用替代法。
分离焦虑症怎么办
分离焦虑对孩子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早期发现和减少儿童的分离焦虑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健康的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宝宝与亲密照顾者分开时表达的焦虑和行为就是“分离焦虑症”。一般家长解决分离焦虑症的方法有:降低亲子依恋的亲和力,主动地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等。
01:37
抑郁失眠可以自愈吗
抑郁症失眠不能自愈。失眠指的是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严重的患者还会彻夜不眠等。抑郁失眠有阶段性,这个阶段和一年四季有一定关系,夏天阳光明媚,抑郁患者症状会得到缓解,有所改善。冬天阳光较少,阴郁天气抑郁的情况会加重。所以抑郁失眠有波动性,尽管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减轻,遇到一些外界因素,例如人为、环境、自然,可能会再次复发。所以得了抑郁症,不能单纯依靠自己去恢复,要得到医生的帮助,需尽早就医,通过药物干预得到心理医生的帮助。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不是一回事
抑郁情绪是指不高兴的情绪,情绪稍微有点低落,对短期有影响。如果几个月里闷闷不乐,原来喜欢的事也不愿意做,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就要考虑是不是有抑郁症,抑郁情绪只是一个情绪,而抑郁症已经构成了一个疾病、一种症状。
语音时长 02:16

2018-09-13

60942次收听

02:01
抑郁症前兆症状
就目前而言,患有抑郁症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解抑郁症的前兆症状,对于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对于患有抑郁症的病人来说,有些会有前兆症状,有些没有前兆症状。其实患上抑郁症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跟自己的性格有关系。另外,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影响患者自身的人和事也有关系。患者出现前驱症状,是因为突然碰到一些重大的事情,比如最简单的天灾人祸,以及高考没考上的情况,患者就可以表现出消极、绝望等态度。但是,有些患者也没有前兆,莫名其妙就会觉得自己精力不支,会感到疲乏无力、睡不好觉、吃不好、做不好,就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对于抑郁症这种疾病,需要请专业的医生,来帮助患者认识自我。
02:39
更年期抑郁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更年期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期。更年期妇女会发生内分泌的一些变化,进而导致情绪的变化,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容易发脾气等症状。其次和家庭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下降等也有一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