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治疗骨质增生效果好吗

发布时间:2020-09-1656843次浏览

骨质增生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骨刺,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但是如果因为这而引起的疼痛或是肿胀,则就是一种疾病了。中医治疗骨质增生是怎么进行的,有很多人都希望有一定的了解。

中医治疗骨质增生的方法主要是什么呢?

骨质增生多发病于中年以上的人群。所以一般临床都会认为是由于人到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造成的。或者是由于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一种姿势,造成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的骨质增生;再者就是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

中医治疗骨质增生:由于本症属于多发病、常见病,而西药又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近年来国内大量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症,方法各异,取得了很大进展。疗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内治法,即内服汤药、丸药、散剂、酒剂等;另一类属于外治法,即膏贴、酒类外搽剂、熏洗、外敷等法。不论内治、外治都有一定疗效。

同时,为确保医院的治疗彻底有效,如果采用“七步平衡疗法”,在对骨质增生进行严格分型定性的治疗下,利用七种不同的治疗手段,达到“消除炎症、分化增生、改善平衡”,循序渐进的治疗手段,最终达到彻底、有效的治疗目的。是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患者朋友及早的恢复健康。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医治疗骨质增生的好方法,如果在生活中发现了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家人患有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这一点希望朋友们能够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02:22
骨质增生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明确骨质增生本身是引起适应受力改变的一个代偿。骨质增生最常见是因为受力部位多,摩擦受力多,骨头都增强,说明自己有修复能力。但骨质增生后可能引起些问题,有可能压迫周围的组织,如膝关节,膝关节是磨损的情况下,膝关节周围就会导致骨质增生,目的是为了稳定关节、增加关节的接触面。所以本身是好的事情。但是增生了以后有可能就互相摩擦,会出现疼痛的改变,往往就预示骨质增生的部位,关节要不稳定或者出了问题。如髋关节上缘骨质增生就说明可能负重面不够,要增加负重面本身的代偿。
02:06
骨质增生手术后会复发吗
骨质增生会发生在全身的所有部位,尤其是在活动的部位,而最常见的部位是关节和脊柱。膝关节一旦出现骨质增生,如果不做膝关节置换,增生一般治疗无效。更常见的是指脊柱的骨质增生,增生以后可能造成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如果比较重需要做手术,手术以后局部比如做融合,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复发。如果没做融合,没做固定,这部分还处于一种活动状态,增生有可能再发生。全身部位的增生,都会随着年龄增大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即使做手术,不固定,增生肯定还会出现,而且是逐渐加重的必然现象。
02:07
手指骨质增生能揉吗
尽量不要揉,手指头的骨质增一般是经常接触凉水,手指头关节的滑膜发炎,产生炎性因子刺激关节周围的骨头开始增生。有炎症、钙盐沉积就增生,是为了增加关节的稳定性。越揉越刺激,刺激后可能水肿加重、炎性加重,还有钙盐沉积就会增多,所以骨质增生就会加重。而且揉了以后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以后更加肿大更加疼,弯曲关节功能会受影响,同时外观也会受影响。所以手指增生的地方不要揉是第一点。第二点可以轻轻的用温水泡,能减少炎症,减少增生的速度或程度。
如何有效预防骨质增生
患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能够有效预防骨质增生。第一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不止可以很好的保持身体体重,还可以增强自身的身体抵抗力,从而能够有效预防骨质增生的发生。第二,患者还要及时戒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合理的睡眠时间,以及饮食规律。平时要早睡早起,还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一些含钙元素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瘦肉等。第三,患者平时也可以通过自我按摩或者局部针灸的方式,用来预防骨质增生的发生。另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这样也可以很好的预防骨质增生。
语音时长 01:07

2021-02-02

87178次收听

骨质增生能吃钙片吗
骨质增生的患者是可以吃钙片的。对于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来说,平时吃钙片并不会刺激到病情,不会导致病情出现加重,而且患者吃钙片还可以补充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很好的预防体内骨质的流失,使患者骨质增生的情况尽快恢复。但是患者也不要经常服用钙片,因为钙片如果长时间服用可能会对其产生依赖感,不利于病情的后期恢复。如果患者吃钙片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骨质增生的患者除了可以吃钙片之外,平时也要注意营养的摄入,做出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切忌不要吃辛辣荤腥一类的食物,以免病情加重。
语音时长 01:04

2021-02-02

74550次收听

得了骨质增生遗传吗
骨质增生的主要病因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有关,退化的椎间盘逐渐失去水份,椎间隙变窄,纤维环松弛向周边膨出,椎体不稳,纤维环在椎体边缘外发生撕裂,导致髓核之突出,将后纵韧带的骨膜顶起,其下面产生新骨,形成骨刺或骨质增生,那么,得了骨质增生遗传吗?
骨质增生的艾灸疗法
骨质增生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治疗的话不是很容易,目前属于一种无法治愈的病症,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或者自我保健来缓解骨质增生的症状,特别是中医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其中艾灸就是一种最常用的办法,下文中是骨质增生的艾灸疗法的详细介绍。
得骨质增生能走吗
中医认为骨质增生疾病与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等有关,那么得骨质增生能走吗?接下来专家就来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常见骨质增生的危害有什么呢?相信通过下文的介绍可以帮助您找到问题的答案。
骨质增生最好用什么药
骨质增生药物治疗效果更佳,骨质增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病理状态,疼痛、关节不稳和僵硬就是其临床症状,广大患者和家属应该如何面对呢?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对于治疗,现在人们还是首选药物进行治疗,那么骨质增生吃什么药效果最好呢?
腰椎骨质增生可以痊愈吗
骨质增生是正常是老年过程,当导致其他不适时是可以治疗的。人从生下来生长到老年有个过程,现在医学已经研究证实,人到25岁、28岁以后就开始进行老化了,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是25到28岁,是身体的顶峰时期,这个时间过掉以后就要开始退化。在退化的过程当中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是我们的骨骼关节长骨刺,所以骨质增生不是一个病。骨质增生跟正常骨头的成分是一样的,它是在正常骨头关节位置长出来的。如果用一种药物能治疗骨质增生,正常的骨骼也给治掉了,那不是治病,是导致疾病,所以不要把骨质增生作为一种病。如果骨质增生影响或者刺激到周围的组织,它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我们再进行相对应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40

2020-08-18

58704次收听

骨质增生怎么保养
骨质增生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注意局部保暖,可以适当拉伸关节肌肉,练习瑜伽或者游泳锻炼,通过口服氨糖类药物,减缓关节软骨退变和修复关节软骨,配合针灸治疗、针刀松解。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多是由于慢性劳损所导致。不同部位的骨质增生,有不同的保养方法。颈椎的骨质增生,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要长时间伏案工作、看手机等,每工作一小时就要适当的活动一下颈椎,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腰椎的骨质增生,要避免长时间弯腰或者抬重物。膝关节的骨质增生,需要避免患肢过度负重,不要做剧烈运动,例如跑步、登山、爬楼梯等运动,但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游泳、骑自行车的运动。
语音时长 01:36

2020-02-11

59931次收听

02:20
腰椎骨质增生吃什么药
治疗腰椎骨质增生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通过局部用药物或者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物改善症状。没有任何药物能把骨刺消除。因为骨刺本质是身体老化,出现的代偿性反应,没有任何药物能够使身体老化停下,所以这种药物也不存在。可以服用一些营养药物,如钙片或氨糖等,改善关节营养状态。对骨刺增生有一定治疗作用。在吃药过程中也要对药基本作用和基本原理有一些正确认识,避免盲目吃药或者过度吃药。
膝盖骨质增生的症状是什么
膝盖骨质增生的症状一般会出现膝盖反复性的疼痛,形成炎症后,膝盖容易反复出现肿胀,局部发热、皮肤变红,并同时出现关节积液、骨质疏松及压缩的情况,膝关节周围骨赘形成,进一步出现膝盖活动受限,表现为下蹲困难,严重者会出现膝盖变形,例如O型腿、X型腿,最后发展到可能需要坐轮椅,来代替行走。膝盖骨质增生常见于中老年人,容易出现炎症,表现出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早期一般表现为晨起或久坐起立开始活动时,膝关节疼痛僵硬,休息或稍活动后疼痛有所缓解。局部受寒或受潮时疼痛明显,逐步发展为上下楼梯疼痛,爬楼梯疼痛进展为走平路也出现疼痛,晨起或久坐起立开始活动时膝关节疼痛僵硬,容易造成行走不便。
语音时长 01:19

2019-12-11

53763次收听

02:14
骨质增生的症状
骨质增生主要表现是关节出现疼痛,关节活动不灵活这些症状。骨质增生是一个比较熟悉的疾病,不同时期的症状不一样。有的没有症状,有的症状比较明显。骨质增生轻微时没有症状,平常注意不要久坐久站和长时间蹲着,增生情况是可以缓解的,不需要做特殊处理。骨质增生比较严重时,出现关节软骨受损,疼痛的情况,需要进行一定治疗。骨质增生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有的患者会出现腿伸不直,走路会受到限制,不能长时间走路,经常感觉到下肢麻木,酸疼,疼痛难忍等明显症状,并且带来较大的危害。
膝盖骨质增生如何锻炼
如果膝盖有骨质增生的情况,平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锻炼来强健骨骼。适合骨质增生患者多做的锻炼有弯腰捡钱法、平躺垫腰法、仰卧抬臀法、盘腿静坐、不负重伸屈运动等等。除了坚持锻炼外,平时也应注意多治疗、避免大运动量的运动、多休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