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败血症有哪些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1026997次浏览

败血症,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这种疾病不和感冒腹泻一样症状明显,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症状不明显,而且发病原因非常复杂,那么导致败血症有哪些原因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1、若患者条件差(年龄、基础状况、现症病情、免疫功能等多因素)病原菌数量大、毒力强时,致病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也可由其所潜伏的病灶中释放出来,经淋巴管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此时机体的防御机制被激活。在抗体与补体的调理作用下,病原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效的消灭,则成为一过性菌血症。临床上出现多脏器功能紊乱和衰竭。细菌进入人体后能否形成感染状态及侵入血循后能否发展成为败血症,与侵入细菌数量的多少和(或)其毒力大小、人体的防御功能与免疫应答强弱等诸多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新生儿易发生败血症,可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出生后,这是由于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胃酸少、肠道通透性高、单核吞噬细胞作用弱、抗体(IgM、血清型和分泌型IgA)及补体浓度低等因素所致。这些内容在既往教科书中均有详细叙述,在此再介绍一些近年来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动态。

2、近来研究表明:细菌进入血循环后,在生长、增殖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毒素,革兰阴性杆菌释出的内毒素或革兰阳性细菌胞膜含有的脂质胞壁酸与肽聚糖形成的复合物首先造成机体组织受损,进而激活

TNF,IL-l、IL-6、IL-8,INFr等细胞因子,由此触发了机体对入侵细菌的阻抑反应,称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这些病理生理反应包括: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被激活;糖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被释出;这类介质最终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渗漏,血容量不足以至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灌注不足,随即发生休克和DIC。败血症之病理改变可由于致病菌种类、病程长短及基础疾病的不同而异。早期病原菌毒素所致各脏器及组织的改变以炎性反应为主,间以混浊肿胀、灶性坏死和脂肪变性。当单核细胞吞噬系统增生活跃时,肝脾均有肿大。水肿等迁延性损害越多是随着病程延长。毛细血管损害造成皮肤黏膜瘀斑和皮疹。心、肺、肝、肾及脑可出现小水肿、关节腔积水、化脓性脑膜炎、胸膜炎症等。

以上就是败血症的发病原因,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一定要积极治疗。

相关推荐

败血症有没有后遗症
脓毒症有后遗症。根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情况、病原微生物清除的情况、处在不同的时期等来判断是否会有后遗症。如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出现了脑实质的损伤后,会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果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和肺部的重症感染,给予呼吸机对症治疗后,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部分患者出现脏器的损伤后,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几率会比其他人高。是否会留有后遗症,要根据感染的部位、脏器损伤的程度来判断。
语音时长 01:14

2021-12-30

55483次收听

败血症会传染吗
大部分的脓毒症根据病原体的情况是不具有一定传染性的,除非病原微生物具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才会具有传染性。所以目前大部分脓毒症的感染,是日常的社区获得性细菌,或医院内感染引起。但感染了具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脓毒症时,才会有传染性。脓毒症是否具有传染性要根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情况来进行决定。社区或医院获得性病原微生物,不具备传染性,除非是特殊情况下感染了具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才会具有传染性。
语音时长 01:14

2021-12-30

88627次收听

败血症是什么
败血症是一个既往的概念,早期认为细菌或病原体进入到血循环后,释放一定的毒素,引起全身感染的症状叫做败血症。目前这个概念在医学上主要讲的是脓毒症。什么叫做脓毒症。首先病人要有感染的症状,其次病人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的综合症。而引起这些情况主要是根据跟病人机体的免疫状态,病人感染的病原体是有一定的关系。每个人引起炎症的反应是不同的,所以脓毒症的表现跟感染跟炎症的反应是有一定的关系。
语音时长 01:10

2021-12-30

55902次收听

败血症如何治疗
脓毒症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感染。找到微生物就是首要责任,然后给予相应的抗微生物治疗。但有一部分病人微生物是找不到的,则给予经验性的抗微生物治疗。其次出现脓毒症后,病人会出现临床表现,如休克、中毒等。就需要维持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维持血液再灌注,防止循环障碍,给予循环保证。甚至出现多脏器的损伤后,还会给予高级的生命支持,包括肾脏的替代疗法,呼吸机治疗,和其他重症救治手段,都可以运在脓毒症里。
语音时长 01:05

2021-12-30

52218次收听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淋巴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首先出现这样的血常规变化不应该太紧张,首先这种只是一个百分比的变化。一种情况是首先出现了百分比的变化,但是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还有淋巴细胞的绝对值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这种情况是非常早期的一种血细胞的因为某种疾病引起的改变,都是非常轻的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就是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还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都发生增多,这个时候更多的考虑更突出一点的疾病,就来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但是淋巴细胞还是低的这种情况,淋巴细胞绝对数值低了以后,中性粒细胞在占比在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上发生了变化,反映出来的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多,但是实际的情况应该还是淋巴细胞的总数减少了。什么样的原因能够引起淋巴细胞的数值减少,最常见的还应该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有的时候是会影响到T细胞里面的CD4细胞,造成CD4细胞的减少。这种情况反映出来的,淋巴细胞的数值就会明显的减少。治疗策略就应该是以抗病毒为主的一种治疗模式,而如果是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确实是偏高的情况下,更多考虑这是一种细菌感染,去做一种抗细菌的治疗。所以如果在血常规里看到了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偏高,要考虑并不是完全都是反应细菌感染的一种表现。如果这个时候同时发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偏低的情况,还应该更多地考虑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的绝对值数减少,反应性的引起了这当中的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偏高,主要原因应该还是病毒感染问题。
语音时长 02:29

2021-10-15

57444次收听

01:57
败血症的注意事项
病人会发生脓毒症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高危人群里,如老年人、有免疫抑制的、免疫力低下人。发生脓毒症的风险要比普通人要高。其次长期用抗生素的,免疫抑制的也是高危人群。入住ICU的要是进行清洗性操作,如气管插管、肾静脉置管等时,发生的风险就高很多。所以要是对高危人群进行清洗性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发生风险。早期发现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的迹象时,一定要给予抗病原微生物的治疗,这是防止病人脓毒症进展的关键因素。
01:59
败血症的传播途径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若病原微生物没有传染性则不具备传染性,只会出现脓毒症的临床症状。但感染病人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传染性,则具有传染性。所以说要根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病人微生物、流行病学史来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大部分患者都有常见的耐药菌,有的是因为置管,有的是因为基础疾病,它是不具备传染性的。但感染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脓毒症,则是具有传染性的。要根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情况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
01:54
败血症有后遗症吗
脓毒症有后遗症。根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情况、病原微生物清除的情况、处在不同的时期等来判断是否会有后遗症。如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出现了脑实质的损伤后,会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如果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和肺部的重症感染,那么给予呼吸机对症治疗后,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部分患者出现脏器的损伤后,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几率会比其他人高。是否会留有后遗症,要根据感染的部位、脏器损伤的程度来判断。
01:53
败血症严重吗
出现脓毒症时,不仅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还有炎症反应。会出现明显的高热及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会出现昏迷或多脏器损伤。在脓毒症时期,根据它的SOFA的评分不同,会处在不同的阶段,不论什么阶段都非常危重。要对脓毒症的患者相应的抗感染抗微生物治疗。其次给予对症支持的治疗,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等。若出现多脏器的衰竭,一定要给予病人相应的脏器支持的治疗。而出现脓毒症时,若病情危重,且原发病没法治疗,则病死率非常高。
怎样预防败血症有效
新生儿怎样预防败血症有效呢?一旦患上了败血症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对于患者的健康也会严重的透支,因此对于疾病我们还是需要防患于未然才行,那么新生儿怎样预防败血症有效呢?
败血症饮食注意哪些
败血症饮食注意哪些?败血症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一些饮食方面的调理方法,均衡饮食是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疾病的恢复。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败血症饮食注意哪些:
败血症治疗方法推荐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出现的外伤处理不当就会有感染败血症的风险,而一旦真的患上了败血症那么危害是致命的,所以及时的有效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缺少这方面的常识很多患者并不知道具体的治疗方式,那么下面关于败血症治疗方法为大家推荐一下。
败血症治好的几率大吗
败血症治好的几率有多大?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败血症疾病是能够治好的,在败血症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护理和调整饮食能够增加治好的几率,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败血症治好的几率有多大?
败血病是什么引起的
诱发败血症的病因,一般都是皮肤和粘膜发生了破坏的症状而诱发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诸如伤口感染以及创伤、开放性骨折以及化脓性腹膜炎,还有大面积严重烧伤等等情况的发生,都会导致最好的血液系统以及淋巴系统受累,诱发败血症。
01:07
败血症是白血病吗
白血病是恶性肿瘤性疾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细胞,妨碍骨髓的其他工作,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败血症是感染性疾病,令人体器官功能受损,并会在病发时衰竭。二者有本质区别,虽一字之差,意思却相差甚远。